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——冬至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冬至,十一月中。终藏之气,至此而极也。”冬至当天,北半球昼最短、夜最长,这天之后,白昼逐渐变长,阳气初生。冬至是“冬令进补”的最佳时节,民谚素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;今年冬令补,明年可打虎”之说。冬至时节进补养生有哪些好食材?人民好医生《个人健康手册(二十四节气·冬至篇)》为您进行解答。
俗话说“一日三颗枣,百岁不显老”,红枣性味甘温,有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等作用,俗称“女性之宝”。因其含丰富的维生素、必需氨基酸、铁元素等,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生成,增加细胞携氧量,可润泽肌肤。
冬季人体阳气藏于内,阴气充于外,容易郁闭而生痰火。白萝卜性味辛甘,性凉,它能促进胆汁分泌,帮助消化脂肪,还能顺气消食、化痰止咳、生津润燥。冬季常吃白萝卜,可以有效调理肝火虚旺,清肺热,利肝脏。白萝卜跟排骨、牛肉、羊肉、猪蹄等一起煲汤,不但补气顺气,还能减轻油腻感,如果不想白萝卜的辣味太重,煲汤时盖子别盖严。
中医认为,黑木耳性平、味甘,质滑,入胃、大肠经,有活血止血、补气强身、补血通便、润肺、清涤胃肠等功效。现代营养学发现,黑木耳含有大量膳食纤维,能促进胃肠蠕动,可润肠通便、改善便秘。另外,黑木耳还含较多的微量元素、维生素B1、B2、胡萝卜素、甘露糖、木糖、卵磷脂、脑磷脂、钙、铁等,有防止血液凝结、心脑血管的作用。
白菜是冬季最常见的蔬菜之一,俗话说:“百菜不如白菜”,白菜是名副其实的“百菜之王”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、粗纤维、胡萝卜素、钙、铁等微量元素,做法也有很多,凉拌、炖炒、腌酸菜、做馅料等等。中医认为,白菜微寒味甘,无毒,具有清热解毒、止咳化痰通利胃肠、宽胸除烦、解酒消食、下气等多种功效。
怀姜也叫做“清化姜”“博爱姜”,是同类生姜中的佼佼者,在民间也有“朝含三片姜,不用开药方”的说法。特别是在遭受冰雪、水湿、寒冷侵袭后,急以姜汤饮之,可增进血行,驱散寒邪。不过生姜不宜晚上吃,会刺激肠胃,加快血液循环,导致失眠。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能吃怀姜,以免伤阴助阳。另外腐烂的怀姜也不能吃,里面含有的黄樟素,属于有毒物质,容易诱发食道癌或者肝癌。
洋葱性味辛温,入肺经。洋葱含有丰富的硫化物和挥发油,具有刺激消化液分泌、改善肠道功能、预防感冒的作用。此外,洋葱还有抗菌、抗炎、解毒的功效。
红薯是冬天应季上市的一种根茎类食材,能当主食、可零食、能做菜、可做甜品等,耐储存,营养价值高,富含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,常食可健脾胃、益气力、补虚乏。
寒冬时节,正是冬藕应市之时。冬季天气干燥,吃些藕,能起到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心安神的作用。冬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,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,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对治疗便秘,促使有害物质排出,十分有益。冬藕与芸豆熬汤,可改善睡眠质量,和排骨一起煲汤能健脾开胃,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。
据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枸杞久服“能坚筋骨,轻身耐老”。其味甘,性平,能够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,长于滋肾精,补肝血。枸杞为“药食两用”品种,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、饮料、保健品等,在煲汤或者煮粥的时候也可经常加入枸杞,亦可熬膏服用。
枸杞与龙眼肉搭配熬粥,具有补脾益肾、养血安神的功效。
来源:人民网健康